回到一个月前,四号教师公寓的老师们可能没有谁会预料自己有一天,会成为可爱的“志愿者”,在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,流动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
五一假期开始,每日核酸似成常态,虽出现过一两次小小的囤货抢购潮,但都有惊无险,因此,不少人对疫情的走向较为乐观,直到看见“紧急通知”。5月23日起,海淀全域提级管控,实行居家办公,减少人员流动,社会面逐渐静下来。5月24日,针对家属区可能面临的疫情风险,理工社区实行封闭管理。住在四号楼的居民有患基础病不能断药的老人,有每时每刻期待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孩子,有需要安静读书、做最后冲刺的中考生、高考生,有马上要答辩毕业的研究生,也有必须每日通勤的上班族,居民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不乏冲突之处。此中占比最大的应是学校的教职工,他们需要处理线上多头绪的事务、教学和科研,还要照顾一家老小,而正是这些人,组成了志愿者团队,成为艰难封闭时日里的一道光。在学校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的统筹下,志愿者团队成立后马上建了四号楼居民的微信群。为了信息有序传递,还按楼层各建了若干小群,小群的群主就是志愿者的中坚力量。志愿者的工作异常辛苦和繁琐。以下诸项工作,是志愿者工作的体现,真是需要极清晰的思路、极严谨的安排、极默契的配合和极坚韧的耐力才能完成。
1.每日核酸检测
人手不够,核酸检测志愿者从始至终都是石建兵老师,闷在防护服里持续完成一栋楼所有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,而且天天如此,实属不易。四号楼的核酸点是临时的,遮阳棚随用随搭,桌椅随用随摆。有居民问,何必天天拆装?志愿者的回答是,楼前小朋友多,跑来跑去怕被绊倒或磕碰。有时核酸时恰逢大风,志愿者就一人扶一根支柱,撑起小小的核酸点。他们会在群里很贴心地提醒大家,“风大,暂时不用下来”“现在排队人少,可以下来”,但其实不管风大风小,人多人少,志愿者们都一直在那里。他们还给考试的学生、有课的老师开了绿色通道,安排非常科学。有一个场景尤其令人难忘:刚结束线上考试的学生跑向安静等待的“大白”——一动一静,双方都为对方考虑啊!“解弹窗”是居民们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。张永进、曹万科2位老师主动请缨担任志愿者,他们耐心询问居民的行动轨迹,查验手机核酸检测结果,指导填写安全承诺书,有条不紊。而且,备用笔一人一消毒,排队者保持安全间隔,每一步都做得规规矩矩。
2.“吃饭”问题
在封闭管理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居民顺利“吃饭”,不啻一大挑战。虽然“i北理”有订餐服务,居委会也开通了微信小程序,提供蔬菜包订购服务,但并非人人都能顺利使用APP或小程序下单,物资运送需要辗转,志愿者的工作因此变得格外辛苦。志愿者每天都要采集次日预订的三餐和蔬菜包类型、数量,汇总后上传至供货商。第二天志愿者首先要与食堂送餐员对接,由于食堂送餐量大、不定时,志愿者总是提前在对接位置等候,取餐后清点、分发更是需要特别细心。蔬菜包派送在学校的全力保障下不断升级,多了水果包、蛋肉包等,志愿者细心统计,逐一验货,保证居民收到预订的食物,他们甚至将没有及时来取的货物亲手送到订货人家中。而一轮配送刚结束,下一轮订单统计又要开始了。
3.开药与购电
封闭管理来得突然,有些慢性病患者没有备足常用药,学校制定了人性化的订药流程,但实施起来还得需要志愿者。志愿者逐一加了有开药需求居民的微信,单窗接收开药单,汇总后反馈给校医院,再将药品领回,单独派发,还要帮助居民完成付款。从填开药需求到拿回药品,全程不超过24小时,没有志愿者的努力不可能如此高效。购电一事也处理得极漂亮。很多居民有购电需求,学校后勤物业及时提供上门服务,志愿者协助统一登记、收款,一日内就帮大家买好了电,返还了电卡。把电卡插入电表的那一瞬,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更安定了。为了避免聚集,收卡、发卡地点设在一楼大厅,我们注意到,有人指导填表登记,有人给卡贴标记,有人把电卡装入信封,有人收电费——负责这四个环节的是熊光明老师一家三口!上小学的小姑娘做事和父母一样有板有眼。
志愿者们营造了良好的邻里互助氛围,四号楼微信群里常出现一幕幕温暖画面。有学生线上考试要全程视频,但房间wifi坏了,群里求助后瞬间收到很多愿意提供帮助的消息。垃圾车每晚来一次,大家就自觉晚上才出门扔垃圾,总有热心人及时通报“垃圾车来了”。大家会互相提醒忘在外边未收的物品,也会匀出馒头、花卷给暂时没有订到主食的邻居。每天早上都有人义务打扫楼前小路的洋槐落花落叶,他们都戴着口罩,对视的时候能看到眼睛里的善意。四号楼还是那个四号楼,但人和人之间的联结无形中变得紧密了,大家似乎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“近邻”,彼此照应,互相扶持。
四号楼的志愿者们,我们至今没有见过他们中很多人摘下口罩的样子,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,但他们的认真、友好、坚持和奉献都在眼睛里。他们平日是教职员工,是父亲、母亲,是女儿,是儿子,但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,他们都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——志愿者。四号教师公寓的志愿者们以极清晰的思路、极严谨的安排、极默契的配合和极坚韧的耐力完成了艰巨的防疫任务,住在四号楼的每个居民都体会到友善、踏实和人与人之间宝贵的信任与理解。
志愿者传达出的精神难于确指,是一种气质,也是一种格调,虽然抽象,但真切地存在着,如云如水,水流云在。
四号教师公寓的志愿者们,深深地感谢你们! 由于种种原因,照片中没有能包含所有的志愿者,向全体志愿者致敬。在此也要感谢学校党委对家属区疫情防控的坚强领导和全力保障,感谢学校社区疫情防控专班、居委会全体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和关心,有你们在,我们才能如此和谐安宁,谢谢。
四号教师公寓居民